2011年7月8日

世界文化遺產之旅(七).古蹟篇 @柬埔寨

期待已久的行程,亦是今次旅遊的精髓,渺小的我將會置身於宏偉的吳哥古蹟之中。即使飽讀任何史書記載,都比不上親臨當地,用最真實的感覺,去瞭解一個朝代的興亡。

現存的古蹟,被發展成旅遊熱點,雖然加以修復保養,但始終敵不過大自然的侵蝕,部份浮雕只剩下依稀的容貌。當每一個時代在變遷,同時也遺下了一堆淘汰品。若干年之後,昔日的光彩只能被封存在記憶裡,永遠永遠,直至終有一天被人淡忘。

吳哥古蹟,座落於柬埔寨暹粒,乃吳哥王朝的領土,並於1992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。昔日最鼎盛的時期,古蹟群面積近3,000平方公里,同時建立了一套精密灌溉系統,以完善的水渠來儲水,用作人工湖來發展農業。

任何訪客在進入古蹟前,先要在入場處辦理身份証明,閘口設有網絡攝像機,拍下每一個人的樣貌,然後打印出一張個人的通行証,適用於不同的古蹟檢票處。沒想到,這個發展中的國家,大部份的人民仍過著簡樸的生活,相反在吳哥這兒卻配備先進的科技,貧富懸殊的情況可見一斑。

離開入場處後,點到點的遊覽均需要旅遊巴代步,沿途繞過一個如鏡面的湖泊 ─ 皇家浴池 (Srah Srang),相傳飲用過皇帝淋浴後的水,便能夠得到祝福。算我對帝皇不敬吧,怎麼會有把他人身體的污垢喝進肚裡的歪理?

我來到吳哥古城的五大城門之一,舉步穿越城門的一刻,見証著我在世界文化遺產的一小步。城門內外架設了鐵架,以免因被侵蝕而導致有倒塌的危險。叢林間傳來陣陣蟬鳴,陽光雖猛,但高聳的樹蔭卻籠罩著一份神秘感,到底在路的盡頭,我會率先看到什麼呢?

巴普昂寺 (Baphuon)

眼前所見,依舊是巴普昂寺的原貌,但四周早已是頹垣敗瓦。除了飽歷戰火的洗禮,還有遍佈空心樹的樹根,彷彿整個寺已經和樹幹連成一體。原本是由三層須彌台構成,以底層的面積最大,而總高度則為三十四米,現在已經倒塌成廢墟。

寺門勉強夠兩個人一起通過,樓底也不算高。跨過門檻後,我發現寺內四通八達,眼前已經有三條分叉路,活像一個小迷宮。吳哥窟以雕刻為名,所以在石壁上不難發現刻有種種神像,當中以一整排雙手合十的佛像為標記,甚至連一塊樹立在地面石碑,也有神像圖案,盡顯遠古的文化深遠。

巴戎廟 (Bayon)

在當地導遊帶領之下,我離開了巴普昂寺的範圍,低頭屈身地穿越城門後,一眨眼間便來到巴戎廟。根據歷史記載,賈耶跋摩七世信奉大乘佛教,因此這裡聳立著大大小小的四面佛塔,合共五十四座,以作供奉佛陀。由於環顧四周都是各式各樣的微笑佛面,故有“高棉笑佛”之稱。

當我圍繞著它們而行,乍看之下的確很相似,彷似沒有盡頭般。不過,我的視線還是停留在,令人目不暇給的雕刻,構圖之美不在話下,不禁慨嘆每一個朝代的文明,終歸難逃宿命。

在路旁,坐著一位老婆婆和小女孩,舖設的小地攤擺放了些手工藝品。突然把我從探索之旅,拉回異地旅遊之中,而這一對猴子,難不成是用椰子來做的?

塔普倫廟 (Ta Prohm)

鄰近巴戎廟,位於東面的塔普倫廟,被稱為“古老梵音”,也是電影《盜墓迷城》的取景地點,故吸引不少遊人拍照留念。有別於巴戎廟,塔普倫廟供奉的是菩薩,造型仿照吳哥王母親的容貌,主要是為了紀念和祭祀亡母。

縱使圍牆不算高,但在旁走著的我感到壓迫,那是因為四周皆被白色的榕樹所纏繞,樹根粗如大蟒蛇,逐步向廟門方向吞噬。

恰巧我經過一座石塔,驚見眾人輪流站在靠牆的位置,然後輕敲一下胸口,隨即發出砰砰的迴響。我既好奇且不明所以,後來導遊解說,傳聞此舉會帶來財運,所以我也來湊熱鬧一下。第一敲,我感覺跟平常沒兩樣,當地人指示我要敲在近心臟的位置,而且背部不能貼得太近。第二敲,雖然響多了,但好像有點痛,可能是我用力太猛了。奉勸大家,當作是入鄉隨俗而玩玩吧,記緊不要太用力。

題外話,柬埔寨的天氣相當炎熱,加上天公造美,完全是烈日當空下暴曬。再者,古蹟範圍之大,沒有遮蔽的地方,為了難得一見的景致,總得作些犧牲,我什麼都不管了!該慶幸的是,每個古蹟都有一段距離,容我間斷地躲回車上,短暫消暑一番。

女皇廟 (Banteay Srei)

由一條硃砂小路引導,視野逐漸變成赤紅色,全因女皇廟是以硃色砂岩構成。建於公元967年,位於柬埔寨大吳哥東北的荔枝山,是唯一非國王所建的寺廟,供奉著印度教的濕婆神。雖然規模比其他古蹟為小,但面積也有約500平方米,以其精緻的浮雕,被視為瑰寶。

大門的山形牆,看起來比四方形的門框還要大,門口倒是不寬不高,我猜想是否那時的人個子較小呢。據說可能用木材建成的關係,兩旁的圍牆早已消失,本來用作分隔神廟與市鎮,現今形同虛設。

女皇廟由三層院落圍成,第三層院落由鐵礬土建成,兩道拱門則分成了東西兩邊。架設在門柜上的山形牆已不在原位,西邊的山形牆被巴黎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收藏,東邊的則被散落在地上。我走在只剩下支柱的地方,抬頭不見屋頂,想到曾經偉大的建築淪落至此,不禁覺得惋惜。

山形牆的精緻浮雕不止是用來裝飾,還描繪了印度史詩的神話故事。

離開了第三層院落,我逐漸接近女皇廟的中心位置。腳底下是一條舖設火山岩的凹凸路,而遠望離不遠便是第二層院落,有種城內有城的感覺。現在僅存位於最東邊的拱門,我有正門不進,偏偏從側門探頭而進,因為我喜歡這種探入虎穴的感覺。沒想到,連我也要彎下身子才可竄進去,可想而知那門有多小了。

西邊拱門的山形牆上,記載了羅摩幫助猴王須羯哩婆,殺死其兄波林的故事。

其實,第二個院落跟第三個距離很近,加上擠滿了不少旅遊人仕,原本的空間變得更加狹窄。忽然,身體觸及圍繞在女皇廟寶塔範圍的麻繩,可能是為了保護最內層的神廟建築,我只好踮起腳尖,遠眺那神聖不可侵犯的氣派。

除了寶塔,守護在神廟的東北方和東南方,還有兩座小型建築,通稱為圖書館。

大家有否留意到,很多廟內的神像是獨臂的?起初,我也以為是原創特色,當地導遊告知當年多場的戰爭,柬埔寨不止是土地被侵略,連同建築雕塑也被破壞,侵略者眼見搬不走全部雕像,便大肆破壞,有些甚至被破壞得連上半身也沒有。

在遠古時代,多以砂石、木頭為材,當然不及現今的鋁鋼堅固,自然難逃天災人禍。戰爭的野蠻暴戾,殘殺了無數生命,同時也摧毀了一國的文明,中斷了當時的歷史之餘,亦令後人難以從文獻記載中,確實地瞭解到它的存在經過。親臨古蹟後,我開始領悟到考古學家的重要性,還有是什麼使他們如此著迷。答案是,一個個未被世人揭示的真相~

更多旅遊照片:http://www.fotop.net/kiyanc/201104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