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3月12日

天災,使我們反思更多…

突如其來的噩耗,日本東北九級大地震觸發了海嘯,整遍沿海地帶瞬間被吞噬,沈澱在一片汪洋之中。一幕幕的報導片段,場面震驚了全世界,同時亦震憾了人心。

排山倒海的海浪衝擊,夾雜著被摧毀的一切,湍急奔向內陸地區。如此切實地呈現眼前,彷如模型般的樓房車船,但今次絕對不是電影。我們目擊著災難的發生,感受到流離失所的徬徨,失去聯絡的擔憂。我們設身處地,哪怕只有慌亂無助,而沒有日本國民的應變效率。

由於日本列島處於火山、地震帶之上,因此對於國民來說,似乎是司空見慣,他們從小便認知地震時的應變措施。與生俱來的心理準備,使得他們臨危不亂,政府利用僅餘的時間,呼籲附近縣市的居民疏散,盡量把傷亡減至最低。各商戶亦自發性地發放物資,不但沒有爭先恐後的場面,他們還熱心地協助遊客。可見日本國民的自律性和團結度,的確是首屈一指,且值得我們借鏡的。

鑒於有部份言論,直斥此乃日本強占土地、濫殺生物之過,我認為即使再偏激的想法,亦應保留有限度的理智。處於有利的地段,香港絕少發生大災難,甚至連強烈颱風也繞道而行。這是我們的福氣,本來就不該因而沾沾自喜,更不應就過去發生的史蹟,而對其落井下石。遺忘了「大同」思想、「以德報怨」精神的一群,最可悲的卻是你們。在時代演變的同時,人民先要反省當下的思想,難道我們可以斷然否定,人類破壞生態環境的責任嗎?

反觀鬧至滿成風雨的財政預算案,男女老幼大舉上街遊行,宣洩不滿並沒有錯,但亦有理性和暴力之分。今天政府因為暴動而軟化,這不是証明民主成功,只反映我們同樣地短視。試問區區六千元,又能怎樣緩減貧富懸殊的情況?

當下的我們只是經歷得太少,才會把問題放大,去尋找所謂的公平待遇。倘若一個不幸地發生了天災,導致生靈塗炭,還有什麼比生命更加可貴嗎?所以,從頭到尾就不應存在,對於國家和種族的界限,因為我們共同居住在地球上。

面對天災橫禍,人類可以做的,確是很有限。然而,我們卻可以選擇,如何爭取生存下去。這是上天賦予我們生命的本意。

沒有留言: